陆行舟

短篇写手+无肉不欢
极度没有安全感
所以谨慎关注,不要关注又取消,老人家心脏受不了啊!!!

你,真的了解小丑吗?

小丑——被各大专业媒体评为最具魅力超级反派,没有之一。

首次登场于1940《蝙蝠侠》,出场只是一个业余的自认为幽默的杀手,直到阿兰·摩尔接手。有趣的一点:《蝙蝠侠:致命玩笑》只是阿兰·摩尔本人在创造出《守望者》不久后创作短篇故事中的其中一篇,然而这并不妨碍史上最混乱邪恶反派诞生。

大部分人熟知小丑主要来源于希斯·莱杰在《蝙蝠侠:黑暗骑士》所扮演的小丑,然而实际上希斯·莱杰所扮演的小丑我更愿意称之为冷静的疯子,与漫画癫狂,喜欢搞怪逗趣(虽然蝙蝠侠并不喜欢)的小丑比更多了几分理智。

他更像是《V字仇杀队》里的V,用自己的准则对抗以布鲁斯·韦恩所属的资本主义。

毫无疑问,希斯·莱杰精彩的表演以及克里斯托弗·诺兰绝妙的导演让小丑的内涵陡然拔高一个层次,而之后希斯·莱杰颇具争议的死亡也间接让大众有意无意了解到DC小丑。

希斯·莱杰之后再无小丑——成了当时大众最熟知的口号。

纵然之后杰瑞德·莱托在《自杀小队》饰演小丑(加上电影本身的对小丑戏份删减),表演也只能算作可圈可点。

直到杰昆·菲尼克斯重新塑造小丑形象。

再聊电影《小丑》之前,我讲一下漫画小丑。

一个惨白皮肤,绿色头发,常年身穿绿色+紫色服装,会发出令人恐怖笑声的哥谭犯罪王子。

一个被糟糕的一天毁掉的底层男人。

一个乐此不疲喜欢和蝙蝠侠作对并认为穿着奇装异服的蝙蝠侠才是精神病的疯子。

小丑为何能成为蝙蝠侠的宿敌?

混乱。

没有目的,没有秩序,行事只凭自己心意,最爱挖掘人性最黑暗的一面(参见不义大超),对于自己生死毫不在意或者说他乐意看到自己死在蝙蝠侠手上,在小丑看来,哥谭坏掉了,所以他要彻底毁掉哥谭。

而这一切与蝙蝠侠完全对立。

同样是经历了糟糕的一天,蝙蝠侠成为了哥谭黑暗里的秩序,一定程度上,蝙蝠侠是在维护哥谭秩序,恶人自有恶人的去处(阿卡姆疯人院),这是蝙蝠侠的理念,蝙蝠侠始终坚信人性中有善良的一面。

如果二者没有对上,无论是哪一方,对于哥谭都有改善。

然而编剧让二者对上了,戏剧的一幕出现了,两人都固执的想让对方改变,以为自己在拯救对方。

这就好比哥谭是手臂上的一块伤口,小丑所做是直接砍断连带伤口的手臂,而蝙蝠侠所做的是上药,清理伤口,冲突对立之下,伤口只能处于一种不会好也不会坏的微妙平衡。

说回电影《小丑》,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同时担任编剧)擅长以喜剧方式呈现讽刺现实,而该片小丑却一改以往主角的喜剧风格,一个本该逗人发笑的角色经历着最糟糕的人生。

片中小丑母亲说过一句话:“我从未听他哭过,他一直都是个开心的男孩。”

而背景音充斥着小丑的笑声,仿佛在证实小丑母亲说的话——小丑从未有过哭泣。

不同于著名的漫画《蝙蝠侠:致命玩笑》所描绘的小丑起源,导演托德·菲利普斯选择大刀阔斧地改编小丑起源,全片呈现的上帝视角,以一种艺术化的声画镜头展现一个底层的精神病人亚瑟如何一步步堕落成邪恶小丑。

小丑,是哥谭一手造就出来。

底层人民需要小丑,他们需要发泄,需要钱,需要一个至少能吃饱穿暖的地方,而这一切被哥谭的上层人士控制着。

当哥谭的富人们在影院观看卓别林的电影哈哈大笑时,影院的外面聚集了一大堆游行诉求不公的底层人,讽刺的是富人们所观看的《摩登时代》本身是讽刺上层资本主义家对底层人民无止境的剥削。

所以作为底层人的亚瑟杀死的三个华尔街精英,本身代表了一种暴力反抗,底层人对上层人堆积已久的不满。底层人民并不在意小丑是谁,有什么悲惨的过往或者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他们只在意小丑这个代表反抗的符号,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正当”发泄暴力的出口。

最后聊一句有趣的事:《小丑》美国上映期间,为避免出现模仿小丑的暴力分子,电影院门口一度驻守持枪警察,然而那段时间仍发生不少枪击致人死亡事件,不过一切并不与电影本身有何关联。

注:以上仅为本人的业余观点,如有错误,欢迎大神指正。

评论 ( 2 )
热度 ( 214 )
  1.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陆行舟 | Powered by LOFTER